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几点思考
一 “求同”是大忌
在旅游景区还未得到重视之前,各大旅游景点的维护都是靠政府,虽然后期民营老板们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业,审批与规划依旧要通过官员,官场的思维是求同,而商场的思维是求异,在商场竞争中,只有高度差异化、与众不同才有机会生存。这种矛盾让旅游景区的开发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。
我们经常看到某一景区需要开发之前决策者的三板斧流程:考察、学习、模仿。先组织人马考察全国范围内做得好的类似项目,再所谓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”的照搬抄袭,最后整个一模一样的出来,这就是求同思维导致的全国景区千景一面,完全就是歌词“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”的现实版,彻底失去了旅游的魅力和市场的竞争力。
“游客为什么一定要来?景区核心卖点在哪里?景区的定位与具体策划是否匹配?”这些最重要的决策者不考虑,反而一味关心大门够不够气派、栈道够不够宽敞、灯光工程够不够亮、接待中心够不够档次等等,不站在游客角度的“自我欣赏”最终只能换来门可罗雀的客流量。
深度思考消费者和市场,才能搞好旅游景区。很多人告诉你大门应该这样建,停车场应该这么修,让你把旅游景区开发的像个旅游景区,可是又是谁规定的“旅游景区”要这个样子呢?你的精力和资金要放在那些不像旅游景区的地方,这一定是游客会千山万水跑过来买单的地方!
二 “创意”是灵魂
2016年,上海迪士尼开园,全国各地的人带着自己的城堡公主梦奔沪体会童年,第一年上海迪士尼就净赚近百亿,当年收回投资,势头一片大好!中国首富当时放话:因为万达在旅游业的存在,要让迪斯尼二十年赚不到钱!但是从现在来看,这句话确实是在打脸。
2017年,万达把77个酒店和全部13个文化旅游项目卖给了富力和融创,宣布着万达在旅游行业的终结,其原因离不开创意的匮乏。
万达旅游城每个项目都是投资数百亿,手笔很大,但是创意就有些……一言难尽!简称为PPT式“套模板”加上地标“连连看”,广州万达城是一朵木棉花、南昌万达城的地标性建筑是一个陶瓷罐、无锡万达城是一个紫砂壶、哈尔滨万达城是一个冰壶、合肥万达城的地标是一只花鼓……
2016年迪斯尼全球营收达556亿美元,超过中国互联网BAT三巨头的总和。是什么支撑了这个百年老企业狂秒中国的互联网企业?第一是创意,第二是创意,第三还是创意。
迪士尼影业创作了无数经典的卡通角色,拥有全球几十亿的庞大粉丝量,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出现成为人们圆“公主王子”梦工厂,各种原创IP卡通人物偶像的出现完成了影片到现实的心理破壁。而万达旅游城则千篇一律的游乐设备,没有弄明白旅游竞争的灵魂在于创意策划!
云南迪庆州十多年前财政收入仅有三千万,有了石破天惊的“香格里拉”大创意之后,十年游客增加一万倍!大理创意“风花雪月”,仅仅一句广告词,让大理成为天下文艺青年洗涤心灵的圣地,这就是创意的力量。
三 “旅行”新定义
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之后,旅行的成本越来越低,你会发现,就算每年五一十一小长假都挤爆了身边还是大量的旅行者,也就是说,人们对旅行是有强烈的渴望的,这种渴望是希望能够体会与现实常规生活状态的一种抽离,不论是学生党还是上班族或者是自由职业者,都希望能在一场旅途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,不一样的文化,不一样的风景,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等,这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。
然而很多景区,还没有捕捉到时代更迭带给人们旅游观念的更新,不站在旅行消费者的角度盲目开发,“啥火搞啥”,网红栈道、网红桥、网红灯展,旅行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穿越了大半个中国,就看一摸一样的网红景区,能不糟心吗?这样一来“门可罗雀”的现象就容易解释了。
现当下社会关于旅行的新定义,所有旅行爱好者都还在一起感受和探索,而旅游目的地的策划者应该要比旅行者拥有更超前的商业敏感度,及时碰触到这一改变进行反应才能迅速占领市场。
当然,这个喜好不是无迹可寻的,其实我们从综艺节目的发展可以瞧出一些端倪来,为什么《向往的生活》、《中餐厅》、《亲爱的客栈、》《忘不了餐厅》这些慢综艺越来越受大家欢迎?大概我们都希望在光怪陆离的快节奏生活里找回内心的一丝平静,感受撕去生活标签后最真实的自己。慢下来,去生活,可能就是向往的旅行吧。
在旅游景区的日常运营管理中,其管理体系、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等内容构成其核心的三大体系,是旅游景区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四 管理体系是保障
管理体系是整个景区运营管理的保障,通常由管理机制及架构、管理制度和执行三个层面组成。
一是管理机制及架构。理顺整个景区的管理机制,实施所有权、管理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,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运营管理团队,适应市场化需求,尽量减少行政上的过多干预,是实现旅游景区科学管理的首要条件;同时,旅游景区应根据自身资源、工作开展等需要,设立合理的、精简的管理架构和内设部门,并尽量实现管理架构的扁平化,这有利于任务的及时传达及执行。
二是旅游景区管理制度。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完善的景区管理制度,明晰的奖惩条例和措施,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,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,实现景区的规范化、精细化管理。制定制度时,应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,增强制度的科学性、合理性,确保制度不脱离景区的实际情况,以制度管人、管事;同时,所制定制度不能朝令夕改,要保持一定的长期稳定性。
三是制度的执行。如果只是具备完善的制度,没有强有力的执行,同样达不到良好的管理效果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,应把制度的执行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内容,将员工对制度的熟悉、落实程度作为对员工考核的内容之一,激励员工自觉遵守,定期通报制度执行情况,以违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,让制度有威严、有约束力。
旅游景区在管理方面主要分为企业内部管理、游客服务管理以及运营管理三个主要方面,综合来看企业管理方向目前发展比较完善,游客服务方面随着近年来的监管力度加大也逐步收到重视,而在景区运营方面一直以来均缺少相应的关注度和工具,针对景区的运营管理应逐步切换视角、增加运营维度以加强景区的运营效率。
五
由景区整体运营向精细化项目运营转变
除景区整体运营状态数据外,对景区内部各运营项目状态数据进行采集,实现各项目的目视化管理,相关的运营管理人员可以对每一个项目的状态进行实时查看,实现景区针对每一个项目的精细化监管、运营。
六 由事后管理向事中管理转变
对景区内各项目流程进行完善,实现各项目流程信息化管理,避免监管过程中过多的人为参与,以信息化工作保证各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的合规性;同时,运营人员可对各项目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查看,通过实时的状态展示,进行及时的运营工作调整,避免事中管理不及时,影响游客体验及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。
七
由部门打包考核向个人考核转变
对景区各部门、各项目的的考核进行分解,针对景区相关服务、管理人员以项目运营为核心进行个人考核,设定考核流程,实现景区人员考核的可量化和可视化。
八 由经验指导运营向数据指导运营转变
将景区内各项目的运营数据进行精细化呈现,梳理景区运营指导意见,将既有的运营经验通过数据转化为运营指导,实现景区以数据为支撑的可视化运营。
九 数据是支撑景区运营管理最真实也是最有效的基础
按照信息流——业务流——数据流——应用流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架构,针对景区内部分散的项目、产业(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)进行数据整合(包括游客数据、资源数据、服务人员数据、销售数据等),通过数据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、人力安排,才能更好地运营景区。
国家乡村和文化旅游能人、江河文旅操盘手桂千红认为,未来的中国是旅游大国,未来的中国旅游是大众旅游,未来的旅游市场是高标准大需求,未来时代的旅游人需要登山家的腿、艺术家的心、演讲家的嘴。旅游人一定要做到产品开发精细化、团队服务细节化、市场营运节庆化。旅游人审视每一个旅游元素都需要有美学的高度、文化的广度、科学的深度。要想做到这些,没有大国工匠和大国工匠精神是万万不可能的。做旅游需要大国工匠和大国工匠精神,需要国际化的思考、本土化的行动、品牌化的策略。审视和观照每一个旅游项目,一定要高站位、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规格,大视野、大手笔、大策划、大思路,新思维、新思想、新创意、新点子。要居高临下、"高空瞰大地"。
当前旅游业正面临转型升级,旅游景区也面临从传统观光逐步转向观光休闲和度假复合、关注从资源禀赋转向更加符合市场需求、景区产品从同质化到特色化升级、单一的门票经济到收益模式多元化等发展趋势。如何适应新形势、新常态,都对当前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,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开始由粗放化进入专业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。
图片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授权